素食文化 分类
每日一蔬——马蹄发布日期:2025-11-07 浏览次数:

马蹄,学名Eleocharis dulcis,又称荸荠、水栗、乌芋,是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球茎,因生长于浅水田、沼泽或池塘中,果肉清甜多汁,被誉为 “地下雪梨”“水中人参”。其形态特征鲜明:

球茎呈扁圆形,直径 2-4 厘米,表皮深褐色或紫红色,有环状节纹,顶端有芽尖;果肉白色,质地脆嫩(生食)或粉糯(熟食),横切面可见细密淀粉纹理,中心有细小空腔,自带淡淡清甜与土香;

植株具细长匍匐茎,茎端膨大成球茎(即食用部分),叶片退化为膜质鳞片,依赖水下淤泥养分生长,生长适温 20-25℃,喜充足光照,是典型的 “南方水生作物”,北方多为大棚种植。


按品种与地域的分类

马蹄因种植地域与用途差异,可分为三大主流品种,口感与适用场景区别显著:

桂林马蹄(脆甜型):

主产于广西桂林(国家地理标志产品),球茎大(直径 3-4 厘米),表皮紫红色,果肉洁白脆嫩,甜度高(含糖量约 12%),水分足(约 85%),适合生食、榨汁或做沙拉。桂林马蹄种植历史超 300 年,以 “荔浦马蹄”“平乐马蹄” 品质最佳,每年 11 月至次年 2 月上市,是冬季热门水果型马蹄。

苏州马蹄(粉糯型):

主产于江苏苏州、无锡一带,球茎中等(直径 2-3 厘米),表皮深褐色,果肉偏粉,甜度中等(含糖量 8%-10%),适合熟制,如煮糖水、蒸食或制作糕点(如马蹄糕)。苏州马蹄因生长于太湖流域淤泥,自带淡淡湖鲜气,秋季 10-11 月上市,是江南传统 “秋冬补蔬”。

浙江余杭马蹄(兼顾型):

主产于浙江杭州余杭区,球茎大小适中(直径 2.5-3 厘米),果肉脆中带粉,甜度与水分均衡,既适合生食(切片拌沙拉),也适合熟制(如马蹄炒虾仁),是南北市场均受欢迎的 “通用型” 品种,上市时间 10 月至次年 3 月。


产地与食用历史

马蹄的食用与药用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,是中国 “古老的水生作物” 之一:

先秦至汉代:《尔雅》记载 “芍,凫茈(即马蹄)”,可见当时已认知其形态;西汉《氾胜之书》提及 “种凫茈法”,证明已规模化种植,当时多作为粮食补充(淀粉含量高);

魏晋南北朝至唐代:马蹄开始作为 “药食同源” 食材,北魏《齐民要术》记载其 “可生食、可蒸煮”;唐代《千金方》提及 “马蹄主消渴,利小便”,首次明确其药用价值;

宋元至明清:马蹄成为南方常见食材,宋代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东京市场有 “生熟马蹄” 售卖,可见其从南方传入北方;明代《本草纲目》详细描述其功效:“马蹄消渴痹热,温中益气,下丹石,消风毒”,将其列为 “水生果类”;清代《随园食单》收录 “马蹄糕”“马蹄糖水” 等菜谱,成为江南宴席常见甜品;

当代:中国是全球最大马蹄生产国,主产区集中在南方 —— 广西桂林(年产量占全国 30%)、江苏苏州、浙江余杭、广东韶关,北方则以山东、河北大棚种植为主(口感略逊于南方露天种植),依托冷链运输,冬季(11 月 - 次年 2 月)为产销旺季,全年可供应。


马蹄的营养价值 —— 脆甜口感下的 “营养宝藏”

马蹄作为低热量水生食材,每 100 克鲜马蹄热量仅约 61 千卡,核心营养优势体现在 “高维生素 C、高钾、特有抗菌成分”,生熟食用营养略有差异,具体成分如下:


核心维生素:维生素 C 含量突出

维生素 C:每 100 克鲜马蹄含维生素 C 约 18 毫克,是苹果的 2 倍、梨的 3 倍,高于多数水生蔬菜(如茭白 6 毫克 / 100 克、莲藕 4 毫克 / 100 克)。维生素 C 能增强免疫力、促进胶原蛋白合成,且生食时保留率达 90% 以上,熟制(如煮 10 分钟)后仍能保留 60%,是冬季补充维生素 C 的 “平价选择”;

B 族维生素:含维生素 B1(0.02 毫克 / 100 克)、维生素 B2(0.02 毫克 / 100 克)、烟酸(0.4 毫克 / 100 克),其中烟酸能促进能量代谢,缓解冬季 “畏寒疲劳”,适合久坐人群或体力劳动者。


矿物质:高钾低钠,助力代谢

钾元素:每 100 克鲜马蹄含钾约 306 毫克,钠含量仅 15 毫克,钾钠比达 20:1,属于 “高钾低钠” 食材,远超普通蔬菜(如黄瓜钾 102 毫克 / 100 克、番茄钾 163 毫克 / 100 克)。钾元素能促进体内多余钠排出,减轻血管压力,辅助调节血压,对轻度高血压人群(130-139/85-89mmHg)友好;

镁元素:含量约 12 毫克 / 100 克,能放松神经肌肉,预防冬季 “腿抽筋”,改善睡眠质量;

磷与钙:磷含量约 44 毫克 / 100 克,钙含量约 4 毫克 / 100 克,虽钙含量不高,但磷钙比例适宜,有助于骨骼健康,适合儿童与老年人。


特有成分与膳食纤维

荸荠英(Puchiin):马蹄特有的抗菌成分,含量约 0.1%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,是其 “消炎抑菌” 功效的核心来源,生食时活性最高,熟制后部分保留;

膳食纤维:每 100 克鲜马蹄含膳食纤维约 1.1 克,其中可溶性纤维(果胶)占比 40%,能促进肠道蠕动,增加粪便体积,预防冬季 “干燥性便秘”;同时吸附肠道内多余胆固醇,辅助调节血脂;

淀粉与糖分:含淀粉约 12 克 / 100 克、蔗糖约 4 克 / 100 克,生食时淀粉呈 “抗性淀粉”(不易消化,适合控糖),熟制后转化为易消化淀粉(适合消化弱人群),是 “可当果、可当粮” 的特色食材。


马蹄的食用功效 —— 贴合 “秋冬养生” 的健康价值

马蹄的功效基于其 “高钾、高维生素 C、荸荠英” 的营养特点,且与 “秋冬干燥、畏寒” 的季节特性适配,需特别强调 “生食需彻底清洗并焯水(防寄生虫),熟制更安全”,具体可分为五大类:


清热生津,缓解秋冬干燥

马蹄性偏凉(传统中医理论),且水分与糖分充足,能清热润燥、生津止渴,适合缓解秋冬季节因室内暖气、室外干燥导致的口干舌燥、咽喉肿痛、皮肤瘙痒等症状。民间常将马蹄与梨同煮 “马蹄雪梨糖水”,或榨汁(加少量蜂蜜)饮用,清热效果更佳;对 “秋燥咳嗽”(无痰干咳)人群,生食马蹄(焯水后)或煮马蹄水,能缓解咽喉不适。


辅助调节血压,保护心血管

降血压:高钾低钠特性可平衡体内电解质,减轻血管外周阻力,对轻度高血压人群有辅助调节作用 —— 研究表明,每日食用 100 克鲜马蹄(约 5-6 颗,焯水后),持续 1 个月,收缩压可降低 3-5mmHg(需配合低盐饮食,不可替代药物);

护血管:维生素 C 与荸荠英协同作用,保护血管内皮细胞,减少氧化损伤,预防动脉粥样硬化;膳食纤维吸附胆固醇,降低 “坏胆固醇”(低密度脂蛋白)含量,长期食用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

抗菌消炎,增强免疫力

抑菌作用:荸荠英对引起 “冬季常见感染”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(皮肤感染)、大肠杆菌(肠道感染)有抑制作用,生食焯水后的马蹄,可辅助预防冬季 “细菌性腹泻”;对咽喉肿痛初期(细菌性炎症),含服少量生马蹄(切碎),能缓解疼痛;

增强免疫:维生素 C 激活免疫细胞(如白细胞、淋巴细胞),提升身体对病毒(如流感病毒)的抵抗力,冬季每日食用 80-100 克马蹄,可减少感冒发生率。


促进肠道健康,预防便秘

秋冬季节因饮水减少、活动量降低,易出现 “干燥性便秘”,马蹄的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,缩短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:

可溶性纤维(果胶)软化粪便,缓解老年人、久坐人群的顽固性便秘;

抗性淀粉(生食时)可作为 “益生元”,促进肠道益生菌(如双歧杆菌)生长,改善肠道菌群平衡,减少腹胀、腹泻等不适。临床观察显示,每日食用 100 克熟马蹄(如煮糖水),便秘缓解率达 55% 以上。


控糖饱腹,适配多元人群

控糖友好:生马蹄的抗性淀粉不易被消化吸收,升糖指数(GI 值约 45,低 GI 食材),糖尿病患者可适量生食(焯水后,每次不超过 80 克),或熟制后食用(如蒸马蹄),避免血糖骤升;

饱腹代餐:淀粉与膳食纤维提供持久饱腹感,冬季减肥人群可将熟马蹄(如马蹄糕)作为 “加餐”,替代高热量零食(如饼干、薯片),每 100 克熟马蹄仅 61 千卡,既能饱腹又不发胖;

消化适配:熟马蹄的淀粉易消化,适合儿童、老年人、术后恢复期等消化功能弱人群,如 “马蹄小米粥”“蒸马蹄”,温和养胃,不易刺激肠胃。


食用马蹄的实用指南 —— 安全、选对、做对

核心安全提醒:必须防寄生虫,忌生食未处理的马蹄

马蹄生长于水下淤泥,表皮与果肉易附着 “姜片虫”(寄生虫),生马蹄绝对不能直接食用,需遵循 “三步骤” 处理:

清洗:用硬毛刷彻底刷洗表皮(去除淤泥与虫卵),缝隙处重点刷洗;

去皮:用刀或专门的 “马蹄削皮器” 去皮(表皮可能残留虫卵);

焯水:冷水下锅,水开后煮 1-2 分钟(杀灭可能残留的虫卵),捞出后可生食或熟制,确保安全。


挑选技巧:新鲜度与口感优先

看外观:选表皮光滑、颜色均匀(深褐或紫红,无黑斑、无霉点)、芽尖完整(无断裂)的,避免选表皮皱缩、有凹陷或芽尖发黑的(说明水分流失或变质);

摸质地:用手轻捏球茎,感觉硬实、有弹性的为佳,若手感松软、按压后凹陷,说明内部已腐烂或老化;

听声音:双手各握一颗马蹄,轻轻碰撞,声音清脆的为新鲜马蹄(水分足),声音沉闷的为老化马蹄(淀粉多、口感差);

看切面:去皮后观察果肉,洁白无斑点、无空心的为优质,若果肉发黄、有黑斑或空心,说明不新鲜。


烹饪方式:生熟皆宜,适配多元场景

生食(安全处理后):

焯水后直接食用,或切片拌沙拉(搭配生菜、番茄),保留脆甜口感与维生素 C;榨汁(加梨、苹果)制成 “马蹄果蔬汁”,清热解渴,适合夏季或秋冬干燥时饮用。

熟制(推荐主流方式):

煮糖水:与雪梨、红枣、枸杞同煮 “马蹄雪梨糖水”,冬季暖身又润燥,是南方传统甜品;

炒菜:去皮切片,与虾仁、荷兰豆同炒(如 “马蹄炒虾仁”),脆嫩鲜甜,解腻开胃,适合宴客;

蒸食:整颗蒸熟(约 15 分钟),口感粉糯,适合老人与儿童,可蘸少量白糖提味;

做糕点:去皮磨泥,与糯米粉混合制作 “马蹄糕”(广东传统糕点),或加入肉馅(如 “马蹄猪肉饺子”),增加口感层次,解腻去腥。


食用禁忌:这些人群需注意

脾胃虚寒者:马蹄性偏凉,脾胃虚寒(易腹泻、腹胀、怕冷、大便稀溏)者需少吃,尤其避免生食,建议熟制后搭配生姜、红枣同煮,中和寒性;

糖尿病患者:熟马蹄淀粉易消化,升糖速度比生食快,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食用量(熟食每次不超过 80 克,生食不超过 100 克),并减少对应主食量,避免血糖升高;

过敏体质者:少数人对水生植物(如马蹄、莲藕)过敏,食用后可能出现皮疹、瘙痒、腹泻等症状,首次食用需少量尝试(焯水后),确认无过敏反应再正常食用;

婴幼儿:婴幼儿消化功能弱,且易感染寄生虫,需将马蹄彻底煮熟后切碎(如拌米糊、煮粥),避免整块食用(防呛噎)。


结语:马蹄 —— 秋冬季节的 “水生养生佳蔬”

马蹄作为 “可当果、可当菜、可当粮” 的特色水生食材,以 “高钾、高维生素 C、抗菌” 的营养优势,成为秋冬养生的 “平价之选”。从汉代的粮食补充,到唐代的药用食材,再到当代的甜品、炒菜,马蹄始终贴合 “药食同源” 的理念,既满足味蕾,又守护健康。

掌握 “彻底清洗焯水、选硬实清脆的新鲜马蹄、熟制适配不同人群” 的技巧,就能安全享用马蹄的美味与营养:无论是冬季的 “马蹄雪梨糖水”,还是宴客的 “马蹄炒虾仁”,这颗 “地下雪梨” 都能为日常饮食增添一份清甜与健康,成为秋冬季节不可或缺的养生食材。